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纷繁复杂,个性化与选择性信息为人们自动规避了很多“无用信息”,但是也让受众视野窄化,更易进入信息茧房。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在众多新闻媒体中出圈,就是凭借其强大的算法基础。但是,行业已经开始持续关注大数据算法推送机制下所出现的信息茧房效应,对其个性化推荐功能和受众隐私收集是否能继续保持乐观态度,值得被高度反思,由算法推算机制而产生的传播乱象也需要被大力规制,如此才能共创新闻良性定位与健康发展。

一、算法推送机制对信息茧房的增强效应

信息大数据时代诞生了算法推送机制,在新闻传播领域,国内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计算传播技术。随着新媒体媒介形式的普及,社交媒体、新闻媒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组成特定数据库。面对庞大体量的数据,算法推送机制成功地起到数据调节、分析、分发的功效,使泛滥的新闻信息更有序地进行分类、标签、排序、整合。整合、分类好的各类信息数据通过特定程序精准输出到不同需求的用户移动端。今日头条就是通过不同用户的浏览偏好与社交关系等多重数据,利用算法推送机制为不同用户推送个性化新闻而在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的。

个性化的算法推送机制以海量数据为分析基础,凭借互联网平台,利用多元化用户需求,挖掘出更多用户个人信息,通过数据分析,能呈现出用户行为和喜好的潜在规律,进而对用户的偏好做出预测。当算法推送机制将预测信息分发时,只要用户对其点击浏览,算法就会进行再次记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精确的预测和判断。经过算法推送机制的运作,能让新闻信息获得更高效的传播,因为传播内容符合用户兴趣所需,由此能获得更多黏性较强的用户。算法推送机制实质上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能对所有新闻进行筛选分类,让新闻信息与社会关系得以联结,发挥出大众传媒的环境检测职能。但是随着算法的发展,媒介信息同质化愈发严重,大众新闻视野被严重固化,加重了信息茧房效应,用户获取兴趣圈层以外的信息会愈发艰难。

桑斯坦提出的“信息茧房”概念认为,符合受众口味的信息会像蚕茧一样把受众长久束缚在茧房中,对外界消息置若罔闻。其实,大众出现信息茧房效应不能归根于大数据运算,霍夫兰提出的“个人差异论”中提到: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具有选择性和注意性特征。所以信息筛选和接收其实都是个人需求、习惯、价值观、社会地位所造就的结果,信息茧房是受用户自身对信息选择和注意而产生的效应。相比于传统媒介环境中的“个人差异论”,强调的是用户对新闻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差异,如今信息发达的媒介环境中,受众已然成为传播主体,对海量信息内容已经不仅只有单向选择关系,此时的“个人差异论”可以认为是受众在海量信息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需求进行内容挑选上存在的差异。算法推送机制正是契合受众“差异”而存在的,众多媒体用户乐此不疲地挑选着算法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新闻信息,如此循环往复,信息茧房效应将会愈演愈烈。

二、算法推送机制下今日头条造成信息茧房效应的反思

今日头条利用算法推送信息的过程,既通过智能推送技术,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也对用户群体完成了信息“织茧”过程,让其陷入茧房之中。内容平台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到底是信息传播的助手还是元凶,值得学者不断研究和反思。

1.今日头条信息茧房对受众的个人影响。今日头条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争得先机就是因为个性化和选择性新闻推荐系统,它满足了用户对个性化新闻信息的摄取需求。系统会为每一位用户都贴上标签,渐渐会将相同标签的同伴聚拢在一起,那么它会不会对受众个人接受信息构成局限?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认为,个人受群体影响,做出极端决定会比一个人决策时更容易。当用户长期处于相同价值观的圈层中,自我膨胀会日益加深,认为自己的认知就是真正的事实,接受信息的领域当然会被局限,当其他信息进入自己的圈层时,会下意识进行排斥,很容易造成极端思维。同时今日头条的非权威性和匿名性特征突出,易造成虚假、恶劣、无底线的资讯内容出现,很容易激发受众内心深处好奇心和刺激欲,形成群体极化现象。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机制帮助用户筛选信息时,主打新闻资讯分发,但用户可以在新闻下进行匿名点赞、评论、转发,对信息茧房的加深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很容易加快群体极化发酵。比如,今日头条中发布的一则明星离婚事件,众多网友就会纷纷站队,对自认为正确的一方进行力挺,对另一方进行声讨,少数服从多数成为判断对错的标准,只要有人站出来为“错误方”说话,网友就会群起而攻之,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一些理性思考的人迫于舆论压力会选择沉默或附和,直至群体保持一致观念才会息事宁人。这种信息茧房效应带给受众的只有失态和偏激,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今日头条为受众营造了一种拟态环境,这种信息环境并不是镜像再现,而是媒介信息加工选择后的报道与分发,是否会对受众个人认知造成误导?有学者曾对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机制进行调研,发现有66%的受众都认为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很好,乐于接收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新闻信息,但有34%的受众认为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理想的世界中沉沦,久而久之会丧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而且今日头条的“把关人”是算法,它并不会和传统记者、编辑人员一样对新闻进行二次编辑、审核。所以分发给受众的信息是算法推送技术营造的拟态环境,缺少人工把关,所言未必真实,很容易给流量的贪婪者提供可乘之机,会让整个信息空间污浊不堪。

2.今日头条信息茧房对社会的群体影响。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很多免费使用的产品,但大众需要以自己的信息作为交换,今日头条可以获得大量用户信息,然后通过算法技术对用户进行分类,这样是否会让信息传播工具构成专制?马歇尔•范•阿尔斯泰恩和埃里克•布莱卓夫森曾提出“信息空间的巴尔干化”理论,认为网络会发展成思想相似的人群,将共同偏好的受众发展为同质团体,相比于外界群体进行交流,他们更喜欢进行内部沟通。今日头条算法推送机制会对受众信息偏好建立认知框架,让更多拥有相同喜好或价值观的人群长时间聚集,造成信息过载和信息茧房效应长此以往,信息资源会在远距离被隔阂与分化。今日头条对群体发布的应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哪些是受众真正受用的没有被明确区分,就像普通人只有经历官司需求时才会去获取法律应知信息。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机制无限扩大应知信息,可刻意规避未知知识,会让部分受众的视野被盲目自信者或极端主义者所裹挟,无形中会形成一个“协商体”,不断放大某种言论,加重信息茧房中受众的悖论偏信。

今日头条算法推送机制拉近了群体之间的互动距离,用户长久沉浸在一个知识区域,这样是否会加深不同层次群体的知识鸿沟?传播学家蒂奇诺认为社会体系中输入的媒介信息越多,收获信息的速率也会加快,不同地位的团体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而非缩小。传统媒介下,人们接收信息的差异来源于地位和阶层的不同,但大数据时代下,类似于今日头条的移动端软件在现代人手机中随处可见,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大同小异,不会因地位或阶层而有所区分。但算法推送机制下,接收信息的差距来源于人们的自主选择,一些思维被固化的受众会自动排斥与自己无关的新闻信息,对眼前的信息内容不假思索地关注与接纳。尤其是媒介素养较低的受众会因此而不断深入信息茧房,逐渐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媒介素养较高的受众仍能获得更多广域信息,不同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由此被不断加深。

三、算法推送机制下信息茧房效应的规制策略

今日头条因为算法推送机制而成功出圈,但是也曾多次遭到相关部门的整改要求。如果不对算法推送机制下的信息茧房效应加以警惕,那么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将会是无限的闭塞和深渊。

1.优化算法推送机制。算法机制的优化实际上是优化技术,让人主导技术。对于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机制,应该予以理性思考。首先,个性化推送可以加强用户黏性,但不能置危害于不顾。现在沿用个性化推送的APP不在少数,但社会也开始关注这一技术带来的信息茧房后果,所以类似的新闻信息平台可以尝试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多“共性”内容,对大众浏览数据进行整体考量,适量增加交叉内容,呈现更多主流价值信息,避免受众完全进入信息茧房。其次,算法推送机制在现代社会虽已被广泛使用,但依旧有同质化和狭隘化嫌疑,推送技术过于单一,限制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属于弱人工智能层次。算法技术具有更智能化思维能力的前路还很漫长,但算法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依旧是新闻信息平台应高度关注的问题。人民网曾对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机制做出评论,认为新闻生产与分发不能被算法推送机制所奴役,关注技术手段带来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感远比关注流量、点击、转发更重要。美国曾颁布《开放政府数据法案》试图对大数据进行宏观调控,或许也为我国相关行业使用高新技术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2.重视“把关人”角色。库尔特•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针对的是传统新闻媒体的“把关人”。也就是说,传统新闻媒体的“把关人”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场,对新闻的筛选与发布有自己的执业准则,他们的媒介素养相对较高,能很好发挥出阻断优质新闻与低劣信息混淆的把关作用,从而提升新闻品质与价值。但是算法推送机制下,智能技术取代了传统“把关人”的角色,海量的数据资源虽然取得更快速地处理,但却对“把关人”应有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弱化。新闻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必不可少,所以有必要对算法推送机制进行多次计算,即对标签化的信息进行多次审核加工,进行多次把关后再分发。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智能化处理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更严格筛查,保证发布信息的品质,避免同质化和恶俗信息流传到受众的视野范围,提升受众接收信息的数量和品质,增强大众的政治意识和主流思想,从而弱化算法推送机制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

3.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彭兰教授认为,受众的媒介素养包括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等等。受众作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保证视野开阔,避免因同质化信息进入信息茧房,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提升受众的整体媒介素养,就是受众必须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信息茧房效应有自省的能力。一是受众需要清楚分辨海量信息中新闻的优劣,尝试摆脱算法推送机制的依赖,主动获取所需信息,做算法技术的主导者,避免附庸于眼花缭乱的口味圈层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同质化信息出现频次,提升新闻信息的欣赏品味。二是受众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议题,尝试进入不同的兴趣群体,参与不同话题,汲取更多事件看法,积极开展话题讨论,激发自身理性思考的活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成为一个具备媒介素养和理性批判意识的新时代个体。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和欣赏水平,其实就是引导受众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算法推送机制,清楚明白信息茧房效应所带来的弊端。受众应该心中有数,信息茧房中获取的信息内容与真实的世界并不完全相同,只有自己主动打破茧房桎梏,有意识地多渠道获取信息,才能真正与世界做好联通。

四、结语

深陷信息茧房不单纯是算法推送机制的问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今日头条算法推送机制下的信息茧房是一把双刃剑,满足了信息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群体极化和社会失衡。只有平台不断优化算法技术,坚守内容“把关人”初衷,用户积极养成媒介素养,提升觉悟,才能让用户有效摆脱茧房桎梏,并真正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