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为什么会“翻红”?

时隔二十年,刘翔“翻红”的背后包含了哪些原因?

1.“回忆杀”引发集体情感共鸣

“回忆杀”是很多综艺节目或营销活动的惯用桥段和手法,旨在引起受众对某个时期的美好回忆,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节目或者营销活动造势,以期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和转化。

刘翔入驻小红书发布的多条笔记下面,都有不少网友留言,他们分享并感慨,那些年与刘翔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与其说公众在回忆明星的点点滴滴,不如说公众潜意识里对曾经某个社会事件、某个热点人物有关联的场景进行回顾,实际上是在借由这些回顾,对自己青春岁月进行一种回望。

从符号学上来看,如果说一些品牌方通过“场景+造型”打造回忆环境,以像似符号来唤起公众的回忆杀,那么刘翔本人就是最强的指示符号,他一出现,就会唤起他是雅典奥运会上男子110米栏冠军、创造历史的中国飞人的记忆。

从受众心理角度而言,“回忆杀”之所以能够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主要是因为“回忆杀”利用了人类的记忆和情感反应,通过唤起受众对于特定时期文化的共同回忆,加强了受众之间的心理联结和情绪共鸣。

网友在互联网上写下关于刘翔回忆的文字,也是将这些集体记忆转化为媒介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之间也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从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刘翔的“翻红”奠定了情感基础。

2.社交平台强大的传播力

一方面,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除了网友发布的内容,不少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账号,也密集关注和报道了刘翔相关内容,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另一方面,以微博、小红书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让公众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在抖音上,话题#刘翔#播放量高达68.3亿次、微博话题#刘翔#阅读量超3.5亿次。

社交平台等新媒体传播的力量,在刘翔“翻红”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翔在社交平台开通账号,进行自我表达、与网友互动,借助社交媒体,大众和公众人物之间的距离感被拉近。”

3.品牌传播增强运动员价值

在品牌传播的广阔舞台上,运动员的价值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与深度。一般而言,众多品牌在选择运动员作为代言人时,不仅仅看重运动员的赛场成绩,更深入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精神与价值观,以此作为品牌理念的生动载体。

盘点各品牌提炼的传播亮点,可以发现,无论是京东的“时效见证官”,霸王茶姬的“陪你一起跨过”,还是平安保险的“敢为超越”,“跨越极限,追求速度”都是刘翔最鲜明的个人特质。

品牌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品牌与刘翔之间价值共鸣的提炼与升华。对品牌方而言,融合运动员个体特质,既打动了消费者,又完成了品牌表达。对于刘翔而言,在重回大众视野的同时,又提升了自身价值。

4.契合当今时代的精神需求

“刘翔对全中国、全亚洲的巨大鼓舞,是他翻红的最大底气和最浓厚底色。”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岭涛分析说,作为集奥运会、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等众多冠军荣誉于一身的优秀运动员,刘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拿了多少块金牌,而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田径领域对中国乃至亚洲的偏见。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在国际体育赛事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国家体育总局智库“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潘虹燕注意到,巴黎奥运会前夕,围绕中国运动员兴奋剂检测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激发了大众的爱国情绪。“刘翔作为打破欧美垄断传统的中国田径运动员,此时重回公众视野,也是从一个侧面回应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中国运动员成绩的质疑。”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众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对于能够彰显国家荣誉、激发民族自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自然抱以极高的关注与认同。”张庆分析说,刘翔的成就与故事,恰好契合了这一时代精神需求,激励着更多人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复兴贡献力量。

5.公众对体育精神的认同

随着时代发展,公众对于体育的追求与理解已悄然转型,超越了单一的只关注竞技成绩,转而深入挖掘体育运动员传递出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

“在大众认知范畴中,刘翔的个体经历,某种程度上就是体育精神的具象化。”潘虹燕表示。

近几年苏炳添、吴艳妮、徐卓一等优秀运动员的出现,使得全社会对田径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拼搏奉献,不断出现的好成绩激起了人们心中对体育精神的认同,这构成了刘翔‘翻红’的文化基础。”李岭涛分析说。

刘翔“翻红”,对媒体而言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刘翔的“翻红”现象,不仅是个人影响力的再度彰显,更是媒体在内容传播与品牌建设上可以借鉴的宝贵案例。

具体来说,刘翔“翻红”,对媒体而言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把握传播生态中的情感转向

在信息爆炸式的快节奏时代背景下,公众的记忆短暂且易逝,只有真正触动人心的故事与人物,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从刘翔事件看出,目前的舆论环境呈现出情感转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出发,媒体传播可以借鉴三点经验:一是运动员自身具有良好品牌形象,是成功营销的前提;二是借力媒介大事件,更有助于营销破圈;三是契合大众的舆论情绪,更可能取得爆发式传播。

2.挖掘并传播运动员的深层次价值

媒体可以深度报道更多的运动员,挖掘他们身上能够引发受众产生情绪共鸣的故事:“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不只是少部分冠军选手,在我们的运动员群体中,有很多有故事的人物,他们的经历都值得挖掘。例如,五次征战奥运会的老将巩立姣,泪洒现场,媒体就可以深挖其20年的参赛故事,以及背后的辛酸、竞技体育的残酷性等等。”

3.积极拥抱新媒体,实现融合传播

在新媒介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媒体需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要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独特优势,通过细致分析各平台特性及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精准化生产内容,进行全平台融合传播,实现媒体传播的全面覆盖和深度渗透。

4.秉持适当性原则,警惕流量反噬

与此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谨慎防范流量反噬的潜在风险。“对于商业价值的挖掘与利用,应当秉持选择性与节制性的原则,确保有效促进品牌曝光,又不致于引起受众反感。因此,当媒体借助运动员的影响力进行传播时,既要充分利用运动员的正面形象增强传播效果,也要避免过度消费,以保持公众对运动员及品牌的持续好感与尊重。”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