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从“建成”到“建好”的探索
摘要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8年10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从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生产流程重构、传播渠道搭建等多个方面发力,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完成1.0版到3.0版的迭代升级,为其他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考视角和建设样本。
本文以福建省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为例,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从1.0版的“建成”提升到3.0版的“建好”,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生产体系、传播渠道、运营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
一、融合面临的困境与矛盾
(一)机构级别差异
石狮市有三家媒体单位,其中石狮日报社是福建日报社下属正处级事业单位,《石狮日报》是福建省内唯一得以保留刊号的县级报,全国仅有51家县市报拥有刊号;石狮市广播电视台是石狮市委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中国石狮网是石狮市委宣传部下属的正股级事业单位。处级、科级、股级,三个不同级别单位合并,重组为市融媒体中心,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融合的难度极大。
(二)体制机制差异
石狮日报社实行纯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全员经营意识较强,市场化运转较为成熟;石狮市广播电视台属于自收自支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资金一部分来自财政拨款,一部分自营创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财政依赖思想。同时石狮电视台长期存在在编和编外两套管理体系,编外人员占比超70%,是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力军。
(三)人才结构失调
受地域、体制机制等因素限制,石狮县级媒体普遍存在新媒体人才、后期、网络技术、运营人才短缺现象。后勤管理和技术保障人员过多,一线新闻采编人员少,结构矛盾非常明显。
二、重构重组解决机构、人员问题
2018年10月,石狮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此时还处于融合的初级阶段,即1.0“相加阶段”,电视台、报社、网站机构级别不一致、内部机制差异大,各方利益掣肘、系统矛盾严重。此时首先要解决机构、人员的问题。
石狮日报社班子成员行政级别高,融合的第一步就是先要解决人员如何转隶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问题。经与福建日报社多次协商,福建日报社同意将石狮日报社下放给石狮市管理。2021年2月,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与石狮市委、市政府签订《关于石狮日报社融合进入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的协议》,明确将《石狮日报》交由石狮市委主管主办,刊号“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石狮日报》刊号由福建日报社托管。石狮日报社领导和编内人员以挂职和借用身份参与市融媒体中心工作,其他聘用人员全部转入中心。
日报社、电视台、石狮网三家单位在体制机制、生产经营、薪酬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差异巨大,需要重构重组才能真正实现融合。由石狮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小组和人事管理、内容生产、空间布局、资产财务、平台技改、文化产业6个工作专班,成员涵盖三个单位人员,齐头并进推动机构改革建设工作。6个工作专班积极对接组织部、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国资委等单位,充分进行思路碰撞和意见交换,制定了融媒体中心关于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17项管理规定和工作指南,开展了三栋办公用房内部装修,设计完成了中心指挥调度大屏及虚拟演播室方案,完成了三家单位资产评估等,为三家媒体融合办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制机制上破题实现全面融合
经过1年多的筹划和布置,2021年10月,按照“管理、生产、传播、运营”四个一体化建设目标,石狮日报社、石狮市广播电视台、中国石狮网正式合署办公,执行“一套班子”“一套部门”“一体化考核”的管理模式,实现人员、资产、管理、运营全面彻底地融合,正式迈入了县级媒体深度融合2.0阶段,成为福建省首个实现这一举措的县市。
相融的关键一步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破题、松绑、补血,要卸除原来三家媒体单位的包袱,在管理机制、人才队伍、活力激发等方面进行重构再造。
一是机构整合,重塑组织架构。大刀阔斧进行组织变革与重构,打破原来三家媒体的组织架构,建立“1+2+10+N”框架,即“1”为融媒体中心决策领导层,“2”为编委会、经管会,“10”为全媒体采编部等十个内设部门,“N”为项目工作室模式,组织架构更加适应全媒体发展需求。
二是人员整合,双选竞聘上岗。不分编内编外、不分干部职工,开展全员双向选择和内设部门管理人员选聘,共有22名编外人员被聘任为中心班子成员和部门中层干部。此次双选工作初步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也让更多有能力、有志向的聘用员工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三是标准整合,实行一体化考核。新出台《融媒体中心薪酬体系》《新媒体生产流程方案》等一系列方案,重新调整操作流程和薪酬体系。对编内编外人员执行同一套考核标准,设置计分考核、浮动系数考核、达标考核、特岗定薪考核等四类考核标准,一线采编人员采用计分考核管理,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其他部门人员按人均2300元的额度进行浮动考核。
四是人性管理,提高员工归属感。出台《职称评聘管理规定》,实现编内编外员工同步评聘,共有34名编内外人员首次聘任职称。出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区分常规员工和资深员工(离退休年龄五年内人员),鼓励8名资深员工在传媒研究、技术传承等领域发挥作用。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之举畅通了中心聘用人员职业晋升的通道,也解决了编内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起了“多干多得”的风向标,大大激发了中心新闻人才队伍活力。
县级融媒的深度转型不能只依赖政府的输血式支撑,还得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县级媒体的发展,不能没有产业的支撑。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2.0版建设过程中,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宣传与经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策略,坚持以新闻宣传为媒体经营铸魂强基,以产业经营为新闻宣传强身壮体,既着力于重新配置媒体自身资源,又注重于开发和融合外部资源,深度拓展与媒体相关的文化产业经营项目,如全媒体广告运营、政务宣传一站式服务、教育研学等13类文产业态经营。特设文化产业部、政务信息发展部,专门负责中心的文产经营,策划承接石狮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出台《石狮市融媒体中心文化产业管理办法》,优化“效益导向、奖惩分明”的经营管理体系,特设融合贡献绩效奖、办公会特别奖、经营贡献绩效奖等内部奖励,鼓励全员参与文产经营,中心员工的经营意识得到极大提升。
四、按照全媒体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性建设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关于四全媒体的论述深刻阐释了媒体发展的本质内涵,也为石狮市融媒体中心3.0版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如果说1.0版是简单的机构合并,2.0版是管理、人员、运营的深度融合,那么3.0版本就是按照全媒体发展规律,在内容创新、渠道搭建、机制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建设,深入开展新闻供给侧改革,全力打造县级全媒体传播矩阵,打响石狮县级融媒品牌。
(一)打造全程媒体
新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县级融媒改革的关键一步,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对新闻生产的策采编播发环节进行重构,全面整合新闻采编资源,全过程、立体式展示新闻事件,着力提升县级融媒的新闻生产能力。
2022年,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在完成体制机制融合后立刻组建了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采编业务,组织文字、摄像、摄影等各部门采编力量进行全时段、全过程的融媒体报道。特别是在大型的主题宣传报道中,基本实现N个短视频预热,微信图文、报纸消息、电视消息随后跟进,现场直播掀起高潮,之后新媒体、报纸专题、电视专题等形式升华总结的全过程报道,形成持续有力、错落有致的报道节奏。如在2023年“吃在石狮”系列之一“闽菜地标美食城市”授牌暨“宋元海丝宴”宣传活动中,提前制作了10多个小视频进行预热宣传,并根据电视、报纸、视频号、公众号等不同平台的属性特点,制作石狮美食地图、美食寻访记等差异化产品,之后的“吃在石狮”现场直播更是吸引近百万人次在线观看,最后以报纸专版、电视专题、新媒体图文+视频等方式对活动进行总结,连续5天全程高质量的融合报道,在石狮各界引起高度关注。
(二)打造全息媒体
全息媒体是针对技术手段、媒介形态而言,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
先进的技术是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驱动力。自2022年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就积极加强新技术开发应用,探索应用5G新技术、4K超高清,以5G技术为传输载体,将前端4K/高清直播背包、后端新媒体虚拟演播室及手机“看石狮”APP端连接到一起,打造了一个适用主流媒体的5G高清直播项目。该项目打破了传统直播方式有线传输和直播车的束缚,直播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可同时进行多区域多通道直播。大型活动不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人或几人就可完成活动直播,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中心每年运用5G直播成功开展了少儿才艺、少儿春晚等百多场活动,创收超200万元,该项目获得中国地方党媒2022年度融合发展年度创新优秀项目、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科技创新扶持项目、泉州市数字办5G示范项目等荣誉。在“五在石狮”直播活动中,中心成功运用5G移动高清直播技术顺利开展了8场直播活动,累计吸引410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带动全城直播销售额达8亿元。
融媒体时代,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创新媒介报道方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赛道中脱颖而出。自融合以来,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着力在媒介报道方式、信息传播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常态化开展“5G直播+短视频+微信推文+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App推文”等全媒体报道,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同一新闻素材进行不同风格的包装整合,推出分众化、差异化的融媒体产品,实现信息的精准化触达。如在石狮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微信推文以低碳环保手工创作竞赛吸引石狮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参赛;直播活动对准环境日的绿色“PARTY”现场,让群众犹如身在现场体验互动游戏和活动项目;短视频截取直播的现场画面和对领导的采访,对环境日宣传活动进行简短的回顾;报纸专版则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再现了活动的过程,对整个活动进行“升华”,形成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相互呼应的多元报道格局,满足不同受众的观看体验需求。
(三)打造全员媒体
全员媒体指的是按照“开门办媒体”的理念,发挥全社会力量,积极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新闻生产和创作。
一是建立“全员参与”的新闻报道机制。中心于2022年初推出挂口服务模式,建立新闻采编人员与石狮各乡镇、单位、协会挂包联机制,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完善通讯员机制,通讯员范围不限于市直单位,还延伸到镇村一级,他们之中既有一线的村务工作者,也有爱好写作的普通市民。同时中心还与12345市民热线联动,对市民热线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题报道,并推出评论文章,切实将群众观点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实现了新闻报道由“记者主导”到“群众参与”的转变。得益于完善的挂口服务和通讯员拓展机制,《石狮日报》每天都有至少2版的本地综合新闻,涵盖民声热线、镇村新闻、经济新闻等,本地新闻占比超过一半,这在全国县级也是独树一帜的。
二是建立新闻和舆情的双向贯通机制。中心在福建省县级媒体率先设立舆情监测部,组成超过170人的“融媒体X观察员”队伍,开展24小时网络舆情巡查,收集各平台网民留言、市民热线报料和网络舆情信息,将市民关注的重点转化为新闻线索,形成“舆情-新闻”的双向贯通机制,极大拉近新闻报道内容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还积极拓展舆情服务,与石狮市委网信办共同建设探索“一办一中心”舆情联动机制,新闻应急与舆论引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2022年3月至4月,泉州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心充分发挥“一办一中心”协作机制作用,24小时全天候开展网络信息巡查,收集、上报、反馈有关全市涉疫负面敏感信息,成为本市疫情防控舆情监测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
(四)打造全效媒体
全效媒体就是要达到预期效果,提升传播效能。这个功能的实现,要求媒体要走出单一“新闻宣传”的桎梏,将信息传播和商务、服务、政务等融为一体,既要有舆论引导能力也要有服务能力。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将服务能力融入中心3.0版本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融媒+政务”“融媒+商务”“融媒+活动”等媒体业态,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一是构建石狮“全域融合”传播路径。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全面入驻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抖音、喜马拉雅等20多个新媒体平台,自主建设综合宣传服务平台“看石狮”App,代运营“石狮教育”等30多个新媒体平台,构筑以中心新闻源为核心,石狮部门信息发布为支撑的全域新媒体一体化传播矩阵,实现信息联动圈层高效传播。同时依托自主搭建的“看石狮”App,将12345便民服务热线、i石狮智慧城市等分散的政府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聚合到“看石狮”App,设置预约办事、12345便民、生活缴费、预约接种等板块,提供100余项“掌上办”服务。App服务板块功能强化了用户和App的链接,扩大了App的影响力,也促使中心由新闻宣传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转变。目前融媒体中心借助App平台已开展百余场直播,产生了多个直播爆款产品,初步完成了影响力的变现。
二是打造石狮“融媒+”品牌。中心积极延伸“媒体+多种服务”,立足石狮县域本土特点,紧紧围绕传播领域,在少儿才艺、教育研学、直播服务、活动执行、全媒体广告合作、新媒体业务托管、展馆建设、乡村振兴服务、印刷出版、展会营销等“十个百万”创收服务计划发力。例如在活动执行方面,凭借着在石狮区域内的强大影响力,中心承办了蚶江泼水节、海博会、广场艺术文化节、汽车展、消费节等大型活动,并提供预热宣传、活动策划、会务工作、现场布置、活动造势等一条龙服务,赢得较好口碑。同时,为了保证运营效果,推行“项目中心制”,对承接的各类活动、项目、展会等实行“项目化”管理,设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跨部门、跨界联通,文产部、视频部、采编部、技术部等多部门合作,保证项目高效运行。目前中心已形成“少儿品牌”“直播品牌”“影视品牌”三大类品牌,年经营收入约2000万元。
五、结语
从2018年10月揭牌至今,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的品牌建设完成了从1.0版到3.0版的跃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连续三年蝉联“福建省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等”称号,评审成绩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二。先后荣获“全国地市融媒体综合传播力TOP10案例”“2022年度全国地方党媒深度融合年度创新优秀项目”“全国县市区域融媒体经营成功案例银奖”“2022全国地市新媒体微信号影响力二十大案例”“中国地方党媒2022年度融合发展年度创新优秀项目”等荣誉,走出了一条独具石狮特色的融媒发展模式,吸引了省内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前来参观学习。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从1.0版“建立”到3.0版“建好”的建设历程,映射着我国县级媒体发展道路,也为其他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视角和建设样本。时代在演变,信息传播技术和新闻宣传方式、手段也要不断迭代,唯有紧扣信息时代的发展脉搏,从体制机制、生产流程、传播手段、运营方式等方面推进改革,才能真正让县级融媒体中心焕然新生。